“感動南京”2017年度人物分享真情故事
2月2日晚,“感動南京”2017年度人物暨第十六屆南京好市民頒獎儀式舉行。頒獎儀式現場,一個個真實動人的故事車隊監控系統,一次次濕潤瞭觀眾的眼眶,溫暖瞭這個冬夜。
感動南京 2017年度人物分享真情故事,犧牲民警史偉年6歲的兒子:
我要去天上找爸爸
2月2日晚, 感動南京 2017年度人物暨第十六屆南京好市民頒獎儀式舉行。頒獎儀式現場,一個個真實動人的故事,一次次濕潤瞭觀眾的眼眶,溫暖瞭這個冬夜。
他有兩個未瞭心願:貨車gps定位當維和警察、去山區支教
2017年11月16日凌晨,南京交警支隊高速七大隊民警史偉年執行夜查任務,在盤查嫌疑車輛時遭拖行碾壓,經搶救無效犧牲,年僅47歲。
史偉年一直是兒子的驕傲,兒子很小的時候畫過一幅畫,是爸爸穿著警服執勤的樣子,兒子說他長大後也要當警察。史偉年離開後,6歲的兒子經常問媽媽王婕: 爸爸去哪裡瞭?我想爸爸! 王婕說: 爸爸去瞭天上,他在天上守護我們。 有一天晚上,兒子就在燈下畫瞭一幅太空的畫,他說: 我要去天上找爸爸! 此時,舞臺的屏幕上出現瞭一幅五彩的太空兒童畫,畫上有一個小人在梯子上往太空爬。臺下,很多觀眾都淚濕瞭雙眼。
史偉年曾和妻子有個約定,等到2020年,要帶妻子和兒子一起去張傢口看看,那是他當兵時生活瞭10多年的地方。他還曾告訴妻子,這一生自己有兩個心願,一是要去當一名維和警察,二是退休瞭想去山區支教。 他的這些未完成的心願,我讓兒子去幫他完成。 王婕說。
他用畢生心血在日本捍衛南京大屠殺歷史真相
感動南京 2017年度人物中有一位特殊的人物,他就是年近八旬、旅居日本的華僑林伯耀。他是第一個提出在南京建立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的人,也是最早呼籲舉行南京大屠殺慘案悼念活動的人之一。
1978年,作為旅日華僑青年運動的負責人,林伯耀第一次來到南京。 希望給30萬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獻花,但當時,南京卻沒有一座紀念館。我建議,在南京建立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林伯耀說。
1985年,林伯耀得知消息: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建成開放瞭。他說自己激動不已,當年就組織40多名華僑青年和100多名日本青年到南京來參觀紀念館。
主持人問他: 您做這些是為瞭什麼? 他說: 我是為瞭告訴世人真相。 從1978年第一次來到南京,至今已過去整整40年,林伯耀也從當年意氣風發的青年,變成瞭白發蒼蒼的老者,這40年間,他往返中國300多次。
張玉華將軍、王澤山院士獲感動南京 特別獎
感動南京 2017年度人物還設瞭 特別獎 ,他們是已故開國少將、原南京軍區副政委張玉華,剛獲得國傢最高科技獎的火炸藥專傢王澤山。
張玉華一生儉樸,1986年離休後投身慈善事業,先後向全國各地貧困群眾、學校捐款40萬元,捐贈大米兩萬斤。張玉華的二兒子張建政從北京趕來參加頒獎儀式。張建政脖子上戴著父親生前的一條紅圍巾,他說,這條紅圍巾是南京頤和路社區的一名殘疾婦女親手織的,她是父親曾經幫助的人。
南京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王澤山長期從事含能材料方面的教學與科學研究。王澤山已是83歲高齡,頒獎當天他在外地出差,委托自己的弟子南風強前來領獎。南風強追隨王澤山多年,他說: 王院士是一名和藹可親的長輩。他對科研工作一絲不茍,他總是說,國外做不到的我們要做到,國外做到的,我們要做得更優。
本報記者物流車隊管理系統許琴毛慶
位於邁皋橋地鐵站東側的和燕路去年底開始進入封閉期,記者昨日從紅山路—和燕路快速化改造工程現場瞭解到,道路封閉是為瞭進行連續擋墻的澆築,隨後開挖隧道。預計東側道路將在今年10月份隧道建成後開放。[詳細]
南京報業傳媒集團行風監督電話:84686084 | 本報投訴舉報電話:4008885998 電子郵箱:[email protected]
- 物流車隊管理系統 豪美科技如果想要管理車隊一定要安裝gps衛星監控管理系統嗎?
- gps車隊管理平台 豪美科技煩惱怎麼管理車隊嗎?推薦一款GPS車隊管理系統!
- 貨車gps定位 豪美科技怎麼使用GPS車隊管理?